提問:請問仁波切,採用廣軌修法時,需要花多少時間在觀修三身轉為道用上呢?
提問:請問仁波切,採用廣軌修法時,需要花多少時間在觀修三身轉為道用上呢?

提問:請問仁波切,採用廣軌修法時,需要花多少時間在觀修三身轉為道用上呢?

 

仁波切回答:也沒有什麼一定的時間,看自己的串習的力度吧。一開始的時候需要長一點時間的,以後習慣的時候,不會很長的。但是那時候看自己時間,自己有時間的時候修長一點,沒有時間的時候就快一點。有一種說法,噶當派的大師他們就說:現在是金錢為主的期間,生活為主的時代,所以修法是順便的,就是有空的時候修的,沒有空的時候就扔掉的一種法,就差不多變成那樣了。我們大部分的時候,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會把時間浪費在世間的這些雜事上,但是我們自己努力地去修吧,我們也要跟自己的家人一起生活,需要幫忙家人,或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這些生活當中該做的那些事情要做吧,但是就湊時間。我們平常很多人都有時間,雖然有工作,但是還有時間的,那些空閒的時間都用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是手機上玩東西或者看電視,或者去見朋友,喝一點茶,什麼什麼的,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那些事情我們可以努力地減少,雖然沒辦法一下子戒掉那些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慢慢改,比如說之前自己一天之內三四個小時花在沒有用的事情上,我們開始學佛法之後,我們可以減少(玩耍的時間),三個小時去玩,一個小時可以用在佛法上,或者兩個小時去玩,兩個小時用在修佛法的事情上,這只是比喻而已,這也要看個人情況吧。那修法,假如一找到佛法的關鍵,主要的內容的話,時時刻刻都可以變成修法,不用找特殊的修法的時間,你走路也可以修法,上車也可以,坐飛機也可以,睡覺也可以,都可以轉成為修法或者是累積善業的行為,這主要看個人的動機,修行是要看個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是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這就是重點。雖然我們走路,但是走路的時候,我們假如有一點點習慣的話,都可以轉成為修菩提心的、修慈心悲心的、修忍辱的、修自他相換的、穿衣服也可以轉成為修法的、修行的、利益他人的事情。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如果能好好串習,走路的時候呢,要帶著一個好的態度,穿衣服也要注意,不要太亂七八糟,因為自己走路的時候,雖然你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但是你走路的時候,旁邊的那些小朋友們或者年齡同等的那些人都會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些人的,所以假如自己做成亂七八糟的形態,別人看到自己的時候,在他的心上留下一個壞的習氣的,雖然沒有害他人的動機,但是從行為上,在他人的心裡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習氣。假如自己是帶著一個正當的、好的或者善良的態度走在路上的話,這樣的行為能在他人的內心上留著好的習氣和印象的。所以任何的行為都可以變成或者轉成為修法,這也是能做到的一件事情,不是做不到的一件事。但是修三摩地是走著修有點難;修培養正知,就是ཤེས་བཞིན,還有記憶力,這是走著走著也可以修,假如自己的記憶力和正知,正知是知道自己在當下做什麼事情,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知道的一種心就叫正知,自己的正知與記憶力的能力變成很強的話,修三摩地有很大很大的好處,三摩地就是以記憶力與正知的方法而修好的,所以這兩個是走著走著也可以培養。

 

提問:仁波切的意思是不是我們平時的言談舉止,起心動念都不離菩提心和空正見的意思,但修三摩地最好在清淨的地方?

 

仁波切回答: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不離菩提心與空正見是很難的,幾乎做不到的,做任何事情,開始時的起心動念、動機,假如我們好好的串習的話,可以觀想菩提心與空正見的。上面說的是假如串習的力量足夠的話,任何的行為都可以轉成為修法,走路也好,穿衣服也好,給他人臉上的態度也好,都可以轉成為修菩提心,特別是自他相換或者是布施或者是忍辱啊,都可以,給他人一個笑瞇瞇的臉也是布施的一種修法,也可以這樣解釋。

仰丁仁波切以中文講授